当前位置:大袁网首页 >>> 大袁其人
 
 
凌云健笔意纵横 —— 记传统派书画家袁福顺

文/ 中国旅游报新闻部副主任 耿闻
  袁福顺的书画作品曾在全国书画展中获得过一等奖,还代表国家旅游局机关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书法美术作品展,其作品《伯乐相马》获得了优秀作品奖。作为一名业余的书画家,袁福顺在篆刻、书法、绘画艺术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感悟。“我是一位书画爱好者,非常痴迷于书画。”他说,我的爱与痴迷,就是40余年来从未停歇对书画艺术创作的钻研和追求。从事了旅游业,游历的名山大川、文物古迹多了,更使他找到了一方旅游书画艺术创作的沃土。
  
《门外野风并白莲》的书画情缘

  说起自己对书画艺术的酷爱和痴迷,袁福顺似乎推开了自己记忆的大门……

  袁福顺父亲曾在前门经营过北京的“老字号”永利恒布店,也非常酷爱书画艺术。家中的艺术熏陶,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丝织品影响到了幼小的袁福顺,从小培养了他的艺术细胞,使他对艺术设计、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偏爱。

康宁将作与70年代的五康书画集手印增于作者
作者最崇拜的大写意泰斗李苦蝉大师

  袁福顺说,他是在北京传统的历史文化中浸泡出来的,老北京传统的民间文化在他的内心深深扎下了根。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在少年宫学习绘画,老师姓童,袁福顺叫她童妈妈。童妈妈教袁福顺绘画,还送他去参加画展,袁福顺得了第一名。后来,袁福顺向工笔画家孙竹林学习画工笔仕女、花鸟。中学时,经他的美术老师王淑华介绍,认识了王雪涛的弟子郭笃民,开始学习小写意。17岁起,袁福顺在部队又搞了四年的专业美术绘画。

  作为一名书画的痴迷者,一生幸运莫过于遇到高人。1972年,袁福顺结识了李苦禅的入室弟子康宁,二人相处如师徒如兄弟,袁福顺在康宁的教诲指导下,开始研习李苦禅大师的书画神韵,逐渐步入了大写意的殿堂。在袁福顺的画室中,一幅李苦禅大师的《门外野风并白莲》作品,引出了他和李苦禅大师的一段久远的故事……

  1974年因为历史原因,苦禅大师被打成了“黑画家”。为了更好保护苦禅大师,有关领导为大师找到了一处房子。康宁、李燕、袁福顺等人为大师搬家。搬家那天,天空乌云密布,下起了瓢泼大雨,不巧半路上汽车又抛锚了。大家一起冒雨修车、搬家,每个人的衣服都湿透了,习习的冷风,吹在身上,浑身凉飕飕的。加上眼前的窘况和内心的凄凉,当时的心境可想而知。那天搬完家,苦禅大师画了一张《门外野风并白莲》的作品赠给了袁福顺。此前,袁福顺非常喜欢养月季花和盆景,经常和康宁一起为李苦禅大师送花、送盆景,但从未与大师谋面。这是袁福顺第一次和苦禅大师见面。

  1976年北京地震时,为了大师的安全,康宁等人把苦禅大师接到平房暂住,弟子们一同邀苦禅大师吃饭,席间,问苦禅大师喜欢吃什么菜,大师诙谐地说:“天上不吃飞机,地上不吃板凳。”弄得在场的人都笑了。

  袁福顺感叹道,苦禅大师家中陈设简单、生活俭朴。只是在大师一幅幅巨作中,让人感受到了厚重、雄浑、自然、和谐,更感受到了其高尚的人品和画德,这让袁福顺对书画艺术的感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悟到了中国画的一种民族精神。

“五色点线”绘神奇

  传统的中国国画大多以山水、万物生灵为创作题材。而秀美的景区、壮观的瀑布、奔腾的河流、清澈的溪水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在袁福顺的画室里,作者和这位在旅游报工作近20年、业余从事书法绘画40余年的执著传统派画家,进行了一番关于如何运用传统技法,展示再现旅游景观、风土人情,以及旅游和绘画关系的有趣探讨。

  在书画家袁福顺创作的几百幅作品中,作为欣赏者,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一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中国画十分重视用墨,也就是说“墨分五色,以点线勾画神奇”。袁福顺在其作品创作中,就十分讲究这一点,这也是其作品被画坛普遍认可的主要原因。在《饮中八仙》作品中,画家运用小写意和线条勾勒的技法,细腻地刻画出了盛唐时期,贺知章、李白、张旭等八大名家嗜酒、豪放、旷达的人物特点。画家还用舒展的书法,题写了诗人杜甫为此所作的诗词。这是袁福顺创作的一幅典型的传统画派的作品。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扎实的国画艺术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这幅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猫嬉图》、《仕女图》、《墨荷》等等,作品点线聚神,形象栩栩如生。在袁福顺绘画作品中,运用大写意和小写意技法创作的作品也比较多,例如《一叶知秋》。袁福顺创作的传统画派的花鸟、山水作品中,更是敢于大胆运用泼墨,几笔便使一片荷叶跃然纸上,继而又巧用工笔和小写意,进入细腻的创作。工笔和大写意、小写意和大写意的娴熟交叉,构成了袁福顺作品在传统画派中的独特风格,其作品雅而不俗,耐人寻味,各有神韵。袁福顺谈他创作体会时说,从工笔点线、色彩的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到大写意的笔尽意趣、纵情豪放,这也是自己在创作中努力冲破传统画派注重程式的一种尝试吧。  

李苦蝉赠于大袁的"门外野风并白莲"
康宁赠于大袁的水墨荷花手稿

  从事旅游事业近20年,袁福顺走过很多旅游景区,看到很多鲜活的动物和秀美的景致,一次次激发他的书画创作灵感。他的创作从祖国的壮美河山到五彩斑斓的奇花异草,鲜活的生灵,都一一跃然纸上———他从海螺沟回来创作了《古藤终究不缠树》;从壶口瀑布回来创作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从大草原回来创作了《不用扬鞭自奋蹄》。当红色旅游在全国蓬勃兴起时,他还创作了不少有关红色旅游题材的书画作品,在组织“乘宇通车,走红色路”活动中,袁福顺创作的绘画作品《不灭的灯火》和书法作品等还被中国旅游报社领导作为礼品赠送给了宇通客车公司和其他有关合作单位。

旅游赋予传统画派新的生命力

  袁福顺钻研传统绘画艺术,在书法篆刻上也创造了自己的特色风格。他的隶书,藏锋运气、笔力浑厚、苍劲工整、淡雅清新;而草书又给人以布局严整,走笔潇洒自如之感。在他的几十枚书画名章中,其篆刻书法、选石雕工和刀法同样显示了他敦厚、扎实的传统文化积累与功力。袁福顺认为,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书、画、篆本是同源,而没有对古诗词研究、没有对古代传统诗、书、礼、札的诸多了解,就不能很好地继承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更谈不上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创新和发扬。从某种角度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促进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旅游业带给了中国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就近年书画市场来说,可谓百花齐放,一片繁荣,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打动了世界,吸引了无数旅游者。同时,西方书画艺术也在进入中国文化市场,西方各艺术流派在中国市场也空前兴旺起来。在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之中,世界各国人民不断增进友谊、加深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弘扬。这一切,足以说明中国旅游业功不可没。

康宁勉励作者的题字-雅笔攻墨

  袁福顺介绍说,传统的国画艺术,以点线表现人物、物体,积色、泼、皱、皴、横涂竖抹地创造画的意境,讲究构图,即所谓置、陈、布、式,作画多用点线,一笔笔写成,不用没骨法。这也是区别西画的一个重要标志。西画重视的是明暗。所以,中国画有笔墨可走天下,无笔墨者寸步难行。优秀国画作品,应该是笔墨第一,风格第一,趣味第一,还要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中国画的意向性、笔墨性、趣味性、即兴性、狂怪性、自我性、装饰性、苦吟性、书法性、具象性、抽象性,展现中国书画的传统艺术特征。近年,西画创作开始影响中国的传统画派,进而不少国画家开始把西画的明暗、重彩、细腻技法运用到国画的创作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袁福顺盼望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经济文化交流的进步,中国的传统书画之苑会更加晶莹灿烂。而凭借旅游业与书画艺术的亲缘关系,旅游书画的发展也定会绽放出新颖并具有时代特色的亮丽奇葩。


旅游报刊登的文章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9018900号
手机:13901154287 传真:010-67897370 邮箱: yuan_fu_shun@126.com